一、研发背景:解决设备小型化与结构冲突的痛点
随着消费电子、工控设备向轻薄化、高集成化发展,PCB板上的元器件布局密度显著提升。传统Type-C母座因高度限制,常面临两大挑战:
空间冲突:在超薄设备中,母座与电池、散热模组或屏幕排线距离过近,导致组装干涉;
插拔应力集中:标准高度母座在频繁插拔时,接口处易受外力挤压,影响焊点寿命。
为此,我司通过结构创新研发出Type-C板上加高型母座,以“垂直空间优化”为核心,重新定义接口与PCB的协同设计。
二、技术突破:加高型母座的研发路径
结构拓扑重构
采用阶梯式外壳设计,将母座主体抬高1.0-5.9mm(多种规格),同时通过L型引脚实现与PCB的可靠焊接;
内部增加加强筋结构,确保加高后的接口仍能承受10,000次以上插拔测试。
信号完整性保障
优化差分信号引脚走线,缩短高频信号传输路径,即使加高设计仍满足USB 3.2 Gen2(10Gbps)及以上标准;
在抬升区域内置EMI屏蔽层,阻隔外部电磁干扰。
生产制程创新
开发专用注塑模具,实现加高外壳与金属端子的一体化成型;
引入激光焊接工艺,确保加高结构与PCB的焊接牢固性。
三、核心优势:为何选择加高型母座?
优势维度 | 具体价值 |
---|---|
空间适配性 | 避开PCB背面元器件,兼容≤10mm超薄设备设计 |
可靠性提升 | 分散插拔应力,降低焊点开裂风险达60% |
兼容性扩展 | 支持在有限空间内叠加防水圈(IPX8级定制方案) |
生产便捷性 | 预留操作间隙,提升SMT贴片良率至99.3% |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:哪些产品亟需加高型母座?
折叠设备
折叠手机/平板需在转轴区布局接口,加高设计可避开铰链模组。
工业嵌入式设备
工控主机前面板I/O区空间紧张,加高母座可跨越PCB散热片安装。
三防终端
搭配密封结构时,加高空间可容纳多层防水胶垫。
超极本/迷你主机
在厚度≤10mm的金属机身中,避开主板上的芯片组凸起。
五、选型指南: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加高型?
建议工程师在以下场景优先考虑加高母座:
PCB板与外壳间距<2.5mm
母座安装区背面有BGA封装元件
产品需通过1.2米跌落测试
设计寿命要求>5年(工业级标准)
作为Type-C连接器技术领跑者,我司持续攻克高密度集成设备的接口难题。加高型母座已通过USB-IF认证,并成功应用于无人机图传模块、AR眼镜等20+创新产品。如需获取3D模型文件或定制化解决方案,欢迎随时联系我们的工程团队。